汤魏巍: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
图2: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新冠肺炎的传播动力学参数的影响。
薛其坤最后强调,复旦—中植科学奖是中国弘扬科学精神的一个奖项,是中国正在全方面走向世界的象征,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科学成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。它是由几何原因产生的,这一不可积相因子的发现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性重大突破,通常称之为贝里相位。
这一相位的发现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性重大突破,现在通常称之为贝里相位。拓扑绝缘体有点像金箔纸包装的巧克力,但不同点在于,当你剥去拓扑绝缘体的表层,剩余材料的表层又自动成为导体。正如他所谈到的,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时没有想到这会开启电的时代,麦克斯韦在创立电、磁、光之间的理论时也没有想到这会成为远程通信的理论基础。从原理上来讲,这项应用适用于所有电子器件,但真正要得以应用,还涉及技术开发成本、原料供给、加工设备等因素,未来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。上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诞生,人们发明了晶体管、电视、手机,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想法,有人强调的是其中的数学方法,有人将理论用于不同的发明设计,有的工程师则用这些设计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贡献,而我在这个体系中只是一个理论家。
他所提出的这个态后来被称为拓扑绝缘态,由于他先驱性的理论工作,拓扑绝缘体的概念被拓展至三维系统,许多拓扑绝缘体材料以及诸如外尔半金属的衍生材料被理论预言,并被实验证实。谈及中国物理学的发展,他大力赞扬了近年来我国对相关学术科研投入力度。持续推进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,系统生物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列入上海市计划,大数据试验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获批。
三大校区、一大科技高地功能调整基本落定,集中办本科教育、分区搞科学研究、聚集攻重大创新的新格局基本形成。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科)数量位列全国第三。全年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项目近200项。文科学者和智库主动赶考,向中央和上级提交300多份咨政报告。
五大学科门类竞相发展,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率先启动,新建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。在CNSNL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原创性论文37篇,以通讯作者/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0篇。
面对初心大考,复旦人谱写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新篇章。面对新挑战,困难不会随着日历翻过而消失。遴选支持超级博士后462名,启动重大创新任务专任岗位聘用,专职科研队伍进一步扩大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础科学中心获批立项,重大基础科研成果实现新突破。
一年来,学科建设举棋落子。全校教师克服困难,开展史无前例的线上教学,春季学期4821门次课程井井有条。办学条件显著改善,新增公用房12.15万平方米,完成修缮面积5.57万平方米。启动临床医学研究领航计划,共建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、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,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中山医院。
我们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,向广大海内外校友和长期关心支持复旦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,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焦扬 校长 许宁生 2020年12月31日 制图:温瑞琪实习编辑:责任编辑:。
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平台不断夯实,成立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,揭牌望道研究院,实施公共卫生学科群行动计划。一年来,国际合作逆势而进
服务价值何在乎?为人群灭除病苦。近期,我们将陆续向各相关院系单位发放书籍。复旦上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、英勇奋战,践行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。鄂、沪抗疫一线医疗队的相关报道,构成共筑托命场一章的主要内容。这是一场战争,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就是一个战士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、华山医院、第五人民医院等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,奔赴武汉支援。
第五章以诸君皆有为命名,讲述了后方各条战线携手抗疫的故事,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、妇产科医院、眼耳鼻喉科医院在战疫中作出的贡献,90后00后复旦上医战疫青年的事迹,以及复旦上医公卫校友投入抗疫等。翻开这部三百余页的书籍,复旦上医人同时间赛跑、与病魔较量的坚毅身影跃然纸上,团结、服务、牺牲的复旦精神与正谊明道的上医院训浸润在字里行间,触及每一位读者心底。
《白衣战疫为人群》的编辑团队还对十余位抗疫人物进行了专访,并在院旗之飘扬一章中以对话体形式呈现这些珍贵的一手素材。用铅字记录下这些瞬间,是对复旦上医人抗疫历程的纪念,更是复旦上医一以贯之精神的传承。
制图:实习编辑:边欣月责任编辑:李沁园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为这部作品撰写序言。
只要组织需要,我都会冲在第一线。第二章火线映初心以记录新预备党员心声的稿件开篇,并选摘了前线医疗队员的入党申请书和抗疫日记。焦扬写道:复旦人在医疗救治、科研攻关、咨政服务、科普宣传等多条战线全力奋战,体现了‘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。病新医日进章节的13篇文章,以自述形式记叙了科研工作者的经历与感悟,展现了疫情爆发以来复旦大学在流行病学、病毒分离鉴定、临床救治及药物研发、疫苗、检测诊断等方面取得的突破,以及在AI辅助诊断关键技术、消毒机器人等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果。
疫情爆发,我不上,谁上?没有人退缩过,就是没有人。战疫期间,复旦上医专家面向社会进行了数百余次科普。
…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院歌印在《白衣战疫为人群》一书的封底。感谢在成书过程中各方的大力支持。
其中,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、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和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所写的7篇署名文章,以及部分医院的科普案例,被收录进《白衣战疫为人群》第四章科普为人群中,上医人积极传播抗疫知识、破除疫情谣言、树立战疫信心的努力作为从中可见一斑。11家附属医院开设发热门诊,构筑第一道安全防线……战疫故事蕴含的经验与思考,对当下防疫乃至长远公共卫生建设具有参考意义。
如果这一次不去,我这辈子都会良心不安。白衣战疫为人群——复旦上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袁正宏 桂永浩 主审张艳萍 徐 军 主编《白衣战疫为人群》一书分为六个章节,直击疫情发生以来的多个重要时间点,聚焦上海、武汉等多个战场,囊括医疗救治、公共卫生体系支撑、科研攻关、科普宣传等多方面内容。人生意义何在乎?为人群服务。复旦上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《白衣战疫为人群》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,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复旦上医在2020年上半年战疫中涌现出来的鲜活人物和生动故事。
曾奋战在武汉和上海抗疫一线的复旦上医人徐徐讲述着过往经历,语言朴实无华,却具有涤荡心灵的力量。除前线医务工作者外,这部作品还聚焦深耕基础研究、公卫预防、临床诊疗等领域的复旦科研人员。
这部作品的附录部分还刊登有复旦上医抗疫大事记,并辑录每一位在武汉新冠肺炎诊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姓名与海报。学校全力收集保存复旦人抗击疫情的重要文献和实物资料,举办‘待到山花烂漫时——战疫中的复旦特藏展览,结集出版书籍,向英雄致敬、向先进学习。
附属儿科医院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、浦东医院坚守阵地,筑牢上海抗疫铜墙铁壁。全景式的回顾和呈现,寄托着编辑团队对每位白衣战士最崇高的敬意